第2013章 追求的事实-《大唐之最强皇太孙》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在李象的眼里,阿拉伯帝国永远比不上拜占庭帝国,因为阿拉伯帝国犹如一群野蛮人一样,除了战争之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和生产力,他们的繁荣也是依靠短暂的战争繁荣起来的。

    就算是在他们最强盛的时期,各地的反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,所以这样的国家只是表面看着强大,想打他们的话那也是很容易的,现在的事实也验证好了这一切,虽然我们还没有拿下整个国家,但也相差不多。

    可是拜占庭帝国就不一样了,他们拥有着出色的统治者,而且生产力也非常的强悍,最主要的就是这帮人肯动脑子,如果要是给他们长时间的发展,没准连我们也要被他们踩在脚下。

    想想十八世纪的殖民战争,李象就觉得西方人的威胁要远远超过这批阿拉伯人,所以现在停下阿拉伯帝国的战争,把所有的精锐调动到李成义那边的前线,这也是李象要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征服欧洲所带来的影响力,要远远超过征服阿拉伯半岛所带来的影响力,或许阿拉伯半岛的资源够我们打这场战争的,但是即便我们停下了这场战争,他们的衰弱还会继续下去,那我们何必要把力气浪费在这个地方。

    等我们结束了欧洲的战争,阿拉伯帝国这边削弱的也差不多了,那个时候我们再转过头来,甚至是驱使欧洲人替我们打仗,那才是大唐朝廷收割胜利的时候,以最小的代价收割最大的胜利,这不是李象一直所追求的事吗?

    此时的李成义已经打到了基尔库克。

    这里本属于阿拉伯的地盘,但是在阿拉伯北方溃退的时候,拜占庭帝国的人又把这里给拿下来了,如果要是拿下这里的话,那就打开了拜占庭帝国的大门,大量的土地或许都要在我们的手里了。

    阿拉伯帝国决战的时候,李成义也接到了李象的命令,他手下的军队一直都处于休战状态,即便是要打的话,规模也没有超过两三千人,就是害怕双方挑起严重的斗争,大唐朝廷无法支撑两场战争。

    如果要是距离比较近的话,对于大唐朝廷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,别说是两场战争了,三场战争也不在话下,可现在的距离太远了,都已经是抵达了里海沿岸,这里距离大唐的本土太远了,按照现在的运输能力,即便是你把路都给修好了,而且四轮马车停人不停车,那也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对外战争,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,虽然在各地修建了各种各样的仓库,李象也兑换了足够多的东西扔在里面,但人在外面心总是发飘的,就算是收到长安城来的信,大家也要琢磨半天,就害怕战场上出现了失败,我们这些人可就别想着回家了。

    阿拉伯北部联盟的成立,让李成义看到了希望,只要是这个北部联盟成立,那就代表着阿拉伯帝国的战场要停下来了,咱们这边或许会提上来,当然也有可能是中南半岛那边,毕竟李象在中南半岛考察了很长时间了,万一要是那边打起来的话,那我们这边还是要保持现状。

    在拜占庭帝国战线停战的时候,李成义也曾派出大量的间谍,他们探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,在拜占庭帝国更加往西北方向,也就是我们殿下所说的欧洲,那里还有另外一个大帝国,他们跟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战争也是极为频繁,这也是拜占庭帝国无法全力跟我们作战的一个原因,至少得有二十万重甲骑士要防备那边。

    原本拜占庭帝国的实力是极其强大的,在跟阿拉伯帝国交战的时候,他们也许能获得胜利,但就是因为他们需要两线作战,所以无法把庞大的军队都调动到东部战场,如果要是全部都调动过来的话,那个叫做法兰克的帝国或许就要掏他们的老窝了。

    而且在拜占庭帝国,很多高层的严厉,阿拉伯帝国的土地是没有多大的利用用处的,法兰克帝国的土地就不一样了,那里气候湿润,是一个极好的种植场所,这也是他们开始没有正确面对阿拉伯帝国的原因,导致他们出现了整个帝国最严重的失误,被阿拉伯帝国摁着打了半天,丢失了中亚地区的大量土地。

    现在大唐军队打过来之后,拜占庭帝国给予了最高层次的重视,先是跟法兰克帝国缔结协议,结束了西方的战争,然后调派大量的军队前往东方,跟阿拉伯帝国进行结盟,但是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太强了,就算是他们采用了一系列的各种办法,最终也没有办法取得跟大唐帝国战争的胜利,反而是丢失掉防卫整个拜占庭帝国的桥头堡。

    就在他们认为要面临失败的时候,谁知道大唐帝国的军队停在了基尔库克和乌鲁米耶一线。

    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高层,也准备打一场漂亮的反攻,配合阿拉伯帝国,可是当他们集结好军队之后,却传来了苏赫古曼大元帅投降的消息。

    当时整个拜占庭帝国傻眼了,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苏赫古曼大元帅的大明,他们也都是听说过的,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战争当中,苏赫古曼大元帅可是打的他们溃不成军,丢掉了边境几十座城市。

    可现在这样的一位战神,之前和他们缔结联盟协议的大元帅,竟然是投降了大唐帝国,那这个账还有什么好打的?阿拉伯帝国那边,就是这位大元帅最会打仗了,连他都投降了,这说明了什么呢?这说明在阿拉伯帝国的高层,已经是没有人看好这场战争了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拜占庭帝国准备好的反击,直接就被吓回去了,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反击,所以李成义的战场前线,反而是出现了难得的平静,南线打的火热,北线安静的害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