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二章治国安邦-《扬锋汉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安玄想

    到官学不兴,郡县官学几乎形同虚设,自己大力推广儒学,在各县兴修学庠,这几年自己治下官学才逐渐兴起,县一级的官学暂由主簿管辖,显然已不再合适。

    想了想,杨安玄道:「各县增设教谕一职,居九品,管理属县学庠、教师及县生,再从学庠中择优录用一名经师,讲授经书,传道授业。郡中原有五官掾和经师,管理郡生之事便交给他们。」

    辛何和习辟疆都称赞道:「主公此举,规范儒学,功在千秋。」

    杨安玄继续道:「县试次年,县衙推荐有资格的县生到郡府考录郡生,郡生的比例亦要控制,你们说郡生取录比例定在多少合适?」

    辛何道:「从襄阳和建康前来参试的人数来看,愚认为参加科举的人数不宜太多,应控制二至三千左右,十取其一,每三年安置一次不难。若像前年一下子取中七百余人,恐怕难以安排,以此反推,郡生的数量不宜过多。」

    「县生的数量会在数十至百人不等,每郡多则千余人,少则数百,愚治下九州(雍州、北雍州、秦州、梁州、北益州、司州、兖州、北冀州、北青州)共八十七郡,县生、郡生、科举每三年一轮回,二十取一如何?」杨安玄问辛何道。

    辛何盘算了一下,道:「如此算来县生的总数会在六万左右,二十取一,第一次约有郡生三千余人,以后每三年增长一次,人数也很快便会突破万人。」

    杨安玄笑道:「无妨,首先可以控制参试人数,同样按照府郡户籍数核定参试人数,还可控制比例增减,这样就不用担心参加科举人数过多。」

    「另外,能考中郡生之人皆是博学之士,愚打算从郡生之中选官,府县的功曹、录事史、议生以及主簿、县丞、县尉都可以从郡生中择优而取,相信不少人愿意尽早入仕,毕竟科举录用的人数不过十取其一,与其三年搏一次不如早些入仕。」

    辛何心悦诚服地道:「主公说得不错。」

    杨安玄道:「愚只是说个大略,具体如何实施延茂与庆远(庾欢字)、元和(刘伦字)议定后再报愚便是。」

    说罢科举,杨安玄看向习辟疆,道:「辟疆要重新核定刑罚,废除苛刑,愚从睢阳回转襄阳,一路视察刑狱情况,发现不少案件定刑过重,惩治过重,还有冤案。愚在许昌、南阳多次说过‘刑罚无轻重,悉皆原降,你组织人手对刑罚重新调降,并对狱中罪犯重新审核,特别是死刑犯要奏报愚知,不可枉纵。」

    习辟疆恭身应是。

    杨安玄想了想,又道:「汉代置三老,以德高望重的长者对百姓进行教化,此措可复行于乡间,辟疆不妨择地试行,若见成效可广为推广。」

    「身为官吏,须听民声」,杨安玄道:「州郡县官吏要定期前往乡里,了解民情,听取民声,接受民谏,循行要监察地方政风民情,如有异常逐级上报处置。」

    看了一眼辛何等人,道:「人无完人,愚自知行事亦有许多错漏之处,尔等只管大胆谏言,言者无罪。尔等亦当听下属、百姓的直言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」

    辛何等人应是。

    杨安玄笑着伸了个懒腰,道:「愚此次从睢阳归来,感觉襄阳有些小了。」

    辛何与习辟疆对视一眼,揣摩杨安玄此话的含义。

    赵田跟在杨安玄身边最久,知晓他的心意,笑道:「主公小时在洛阳长大,襄阳规模自然比不过洛阳。」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