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老爷子让我写奏本,说分析一下,这事是谁干的,怎么实施的,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?” “我要是写的好,老爷子会问,这事你怎么知道的!” “要是写的不好呢,老爷子还会说,你这不挑事吗?” “你说这奏本,我写也不是,不写,也不是!唉!” 春和宫后殿书房中,朱高炽一夜没睡,愁得不知白了多少根头发,桌子上摊着的纸,只字未落。直到天蒙蒙亮,太子妃张妍睡醒了,打着哈欠寻到了这里。 朱高炽窝着火埋怨着,张妍可不懂这些,反倒有些高兴。 老二又被圈禁了,太子府也能过几天安稳日子。 “安稳?妇人之见!你等着吧,这事儿可没完,老爷子是那骂一顿就算了的人?他一天不折腾我他就难受!” “儿子呢?” “没回来,昨晚上宫里过来传话了,老爷子让瞻基这几天住到宫里去,就不回太子府了。” 夫妻二人又说了会儿闲话,关起门来埋怨皇帝,及至天色大亮,宫人们进了早膳,朱高炽哪有心情吃饭,只用过了八个大肉包子两碗粥,就嘟囔着胃口不佳让撤了。 与此同时,乾清宫里,李煜也刚陪老爷子用过早膳。 朱棣吃饱之后,招来小鼻涕,竟当着太孙的面,处置了太子府。 罢掉太子监国之职,从即日起,所有奏本军报各地文书皆不在送往文渊阁,直送武英殿;太子府属官,皆调离太子府,命内阁三杨路武英殿辅政;令太子闭门谢客,将养身体。 文渊阁与武英殿隔了一个广场门对门,前着是太子处理公务之场所,后者是皇帝理政之所在。 自大明建国,朝廷中枢政令大多出自文渊阁。 洪武年间朱标常年监国;永乐年间朱高炽常年监国;中间就隔了个建文。 旨意一下,自有宫人前去传达。 “猴崽子,吃饱了,待会儿你就去武英殿,帮着爷爷看看奏本什么的,有什么不懂得,写张条子去问你爹。”朱棣放下筷子,站起身伸个懒腰:“除了军报,政务上的事就少来烦爷爷,直接去问你爹,他比我懂。” “拿不准的事情,也多问问内阁三杨的意见,他们都是你爹培养起来的人才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。” “不是,爷爷,您这是把我爹干的事都让我干了?”李煜有些傻眼,这怎么光让干事不给名头啊?监国呢? 朱棣在殿内踱步,一回头:“怎么?不愿意?” “不是,只是……孙儿听闻,名正才能言顺嘛。” “瞎说,你爹尚在,让你坐了监国,要把你爹要置之何地?传出去,堂堂太子的脸面还要不要了?” 太子的脸面早就被您践踏了不知多少回了!李煜内心暗戳戳的吐槽着,嘴上却央求道:“没事儿,我爹脸皮厚,反正是一家人,我两父子一体,他应该与有荣焉。” “你这嘴啊,也罢,也罢。”朱棣笑骂一句:“左右都是伱父子的事,这监国的位子,就允了你吧。” “多谢爷爷!孙儿一定殚精竭虑,为大明国事鞠躬尽瘁!” 朱棣不待见长子,却对长孙青睐有加;这次,监国之位定下,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锻炼长孙的治国之道。 上午,去春和宫宣旨的小鼻涕回来,把堆在太子府的公文奏本全数装箱带了回来,连同太子的监国印信,一并搬去了武英殿。 老爷子办事极利索,李煜在武英殿刚处理了两份奏本,监国的正式诏书就下来了。 许久未曾理会过的系统提示蹦了出来:可选任务一完成! 原来这就算取得国家权柄?我还以为要等送走老爷子之后呢!李煜内心嘀咕了一句,奖励且留着吧! “臣等恭贺监国太孙殿下!”三杨同时跪地行礼。 李煜也是理过政的,虽然不是在大明世界,但一法通百法通,又有三杨辅佐,打理起政务来信手拈来,朝中文臣过半出自太子府,其余的也大多是老爹一手提拔起来的,自然不会给李煜拖后脚,各种政务,处理的井井有条,比起老爹来丝毫不遑多让,不过三天,便让朝臣信服,直夸赞太孙颇有太子之风——只是有些事儿上不如太子仁德罢了,比如某地县官贪污被揭发,太孙直接判了斩立决,全家流放交趾。 不过也无伤大雅,谁让他犯了大明律嘛! 太孙如此贤德,大明后继有人,朱棣在皇宫里盯了太孙三天,大为欣慰,然后带着小鼻涕和郑和住到鸡鸣寺里去了,临走前,却还不忘再次下口谕训斥了太子一顿: 老大,别以为老子离了你就玩不了这個朝廷了!瞧,咱大孙比你能耐! “我这个爹啊!” 春和宫里,朱高炽被两个小太监搀扶起来,哭笑不得摇了摇头,扯住传旨宦官:“老爷子又住到鸡鸣寺里了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