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名正言顺-《大秦命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传说炎帝神农氏活动在夏族的活动区域,是夏族的共主。蚩尤氏活动在黎苗的活动区域,是黎苗族的共主。当时夏黎两集团均处在今河南省中部,夏族由北向南,黎族由南向北,于是双方经常因争夺地皮和物资相互碰撞产生了火花。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就这样积月累,逐渐演变成大规模打群架事件!

    蚩尤和黄帝大战之前与炎帝榆罔打了一架。《史记》载:“轩辕之时,神农氏世衰,诸侯相侵伐,暴虐百姓,而神农氏弗能征。”由此可见当时的夏族集团不团结。

    蚩尤领着他的八十一个兄弟完败榆罔。然后蚩尤统治了夏族领土自为炎帝。由此激起了夏族民族英雄黄帝的反抗。于是,黄帝召集了人马共抗蚩尤。《史记》载:“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。”当时蚩尤氏已能制造金属兵器了,而黄帝尚以石器为兵器,可见在装备上双方有很大的差距。

    黄帝知道蚩尤部族使用铜兵器,势力强大,不好对付,硬碰难以取胜,这事只能智取。黄帝深刻分析了一下,蚩尤族处于南方,对北方的天气、地形很不了解。针对这一点,黄帝决定了后退作战的战略。

    黄帝与蚩尤乍一接触,便主动向北方撤退。当时蚩尤打败了榆罔,正处于骄傲的状态,自信满满,心想榆罔都被我怼败了,我还怼不过你。于是一根筋地要怼死黄帝。于是,蚩尤在不知不觉中被黄帝牵着鼻子走了。

    当时的华北地理环境与现在不同,那时华北平原放眼望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。蚩尤部族进入华北平原后,可能因环境生疏、气候不适、语言不通、敌不明、饮食缺乏等,行动益困难。且愈深入,环境愈陌生,伤亡损耗又无法补充,又因长途跋涉,不但疲惫而且又陷于被动,士气大减。

    但黄帝部族得天时地利,相比之下,实力不觉中增强了很多。最后黄帝在涿鹿一带捕捉到了一个有利的天气——“狂风大作尘沙蔽天”,在蚩尤部族昏迷彷徨的时候,利用神器指南车指示方向,向蚩尤部族动进攻。最终,在这场战争中黄帝笑到了最后,蚩尤完败。

    怼败了蚩尤,黄帝乘胜规复中原。因为黄帝吊打了“暴虐百姓”“威振天下”的蚩尤。所以中原各部族都拥戴黄帝当大佬,也就是共主。此时的黄帝打算凭借着余威来一场王者巡演——征讨四方。《史记》载:“天下有不顺者,黄帝从而征之,平者去之,披山通道,未尝宁居。”

    黄帝巡游的范围很广,“东至于海,登丸山,及岱宗。西至于崆峒,登鸡头。南至于江,登熊、湘。北逐荤粥,合符釜山。”之后黄帝“置左右大监,监于万国”,也就是巩固统治。

    黄帝这个人很了不起,怎么看都像是一个“全能君王”。黄帝教人民耕种畜牧,更制衣裳,作宫室,明舟车、文字、弓矢,占月,作调历,等等。当时的夏族人在黄帝的带领下意气风、斗志昂扬地奔向了“小康生活”。可以说黄帝的各种明,将人类从野蛮生活带入了文明时代。

    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,是夏族与黎苗集团以武力争夺中原的第一次互怼。蚩尤部族在兵器和实力上占优势,但结果蚩尤被黄帝所败,主要原因概括为一句话“黄帝战略指导正确”。黄帝实施了后退作战,获天时地利,掌握着制人而不制于人的主动权。所以能转变双方的优劣形势,最终利用暴风来临的特殊气候击败蚩尤。

    涿鹿之战前,蚩尤部族已驱逐炎帝统治中原,且拥有威振天下的强大势力。当时的夏族尚处于统一的过程中。若无黄帝振臂高呼,领导中原各部落反抗蚩尤,则中原可能为蚩尤部族所占据。而中国数千年历史则会被改写,我们也不会自称为炎黄子孙了。若黄帝冒然与蚩尤决战,也可能被蚩尤击败,那么夏族基本算是完了。可见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展时关乎兴亡绝续的大事。

    涿鹿之战后黄帝的各种文化创造,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