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机遇和危机-《北地为王》
第(1/3)页
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【更新啦~~两更8k完成】
罗东的一席话,用历史来说话,众人都颇有感触,赵瑗细想之下,也立刻明白了这番话的正确性,此时,他对罗东的看法已经大为改观,山东的奏章他是看过的,罗东起于微末,数月之间攻城略地,而且能侃侃而谈天下大局,分析政事利弊,这绝对是值得拉拢的对象。
他是太祖一脉的子弟,被皇帝赵构招入宫中,认为养子,不过现在早已过了而立之年,皇帝赵构在立太子一事上依旧摇摆不定,现在虽然大学士史浩、右丞相陈伯康一系的大臣都颇为看重自己,但是在太子位置未立之前,一切都是未知的。
赵瑗想清楚其中关节,也感到要实现自己想法颇有难度,便说道:“罗将军所言,小王细想之下,才知大有道理!难道这北伐之事,竟有如此困难嘛?”
这问题,显然在座的这些文官都想问,在座的大臣之中,史浩的态度一直是支持北伐,但是绝对反对急于北伐的做法,认为当先解决内部政事、再谈北伐,而陈俊卿和韩元吉那都是主战派,不过他们虽然没有领过兵、打过仗,不过却十分了解这兵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。
而赵瑗的两个幕僚,则更多的是赵瑗的喉舌,因为赵瑗是个十足的主战派,秦桧在位时,就多次与秦桧有摩擦,迟迟不被立为太子,这其中秦大人可有大功,当然皇太后韦氏不大喜欢赵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“殿下,这南北征战的利弊,其实诸位都知道,北方之人,长于骑兵野战,性习温凉,不耐暑热,利在秋冬时节;而南方之人,长于水战与守城战,利在春夏雨季。而北伐的关键之地,在于中原!”对于这我国冷兵器时代的地理之争,罗东那可是驾轻就熟。
赵瑗连连点头,招手示意旁边的侍女为罗东端上茶水!众人眼中都露出一丝羡慕之意。
“中原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得南北双方各享一半的利弊。南方之人多趁雨季而北进,但若是越过了黄河而向北继续深入,便会面临很大的不利;北方之人多趁秋冬时节而南进,但若是越过了淮河而向南继续深入,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。因此,在南北对峙比较稳定的时期,无论哪方主动用兵,其结果都只不过是在淮河与黄河之间来回拉锯。”
突入淮北,占领黄河一线,那就是恢复了大半江山,罗东这里坦言,南北之战在逐鹿中原之时利弊各半,显然让赵瑗有了几分希望,他立刻问道:“罗将军,这是不是说,收复中原大有可期?”
看到赵瑗期待的神情,罗东倒是挺想跟他说大有希望,不过想到之后几年的历史战事,宋军有大胜,也有大败,一方面是宋军的军事体制,另一方面是宋军无能之辈窃据高位所至,,这可不是自己可以议论的……
他略一思考,便答道:“殿下,我曾仔细研究东晋之北伐、元嘉之北伐,桓温北伐之时,由襄阳北上,出伊川,败姚襄,执周成,收复洛阳;刘裕北伐后秦,攻洛阳之战,也曾派兵从襄阳经南阳盆地北上,攻洛阳的南翼;刘宋元嘉二十七年的那次北伐,东路军溃败,西路军柳元景、薛安都等将连克弘农、陕城、潼关,并取得关中豪杰和百姓的响应与支持。”
罗东所说的历史,在座的几位大儒自然是知晓的,而看赵瑗若有所思,想必也了解,众人此时对罗东的看法已经彻底改观了,毕竟这分析天下大势的能力,绝对不可小视。
旁边龙大渊早已收起了轻视之心,这会儿也禁不住问道,“如此大胜,已经突入中原,为何最终落败?”
“在下以为,南北之争,绝不可以黄河作为南北之间的分界线,若是这样,北伐则难以成功,纵观这些北伐之战,都没能守住河南之地,作为进一步击溃金国的凭资,一旦北方之军长驱而入,在这中原之地与北方之兵交战,则丝毫没有优势可言。”
罗东一顿侃侃而谈,听得在座的这些位都呆若木鸡,他列举的史实每一件都论证了他的结论,这自然不是他现在想出来了,在军事教材里,千锤百炼、引经据典都明明白白写着呢,他吃这行饭的,自然是清楚明白的很,他就差点想弄个视频教案,那才叫讲解清晰来的。
众人听的十分投入,罗东说完之后,都低头思考一番,赵瑗算起来也是年轻气盛,听了之后马上就有了想法,抬头问道:“罗将军,前朝多次北伐,也都是计划周密,却终告失败,不知道将军有何计划告我!”
第(1/3)页